文學大師巴金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

祖籍浙江嘉興﹐生于四川成都一個官宦家庭。

自幼在家延師讀書。

 

1921年于成都外 語專門學校肄業。

1927年至29年赴法國留學。

1929年回國後﹐從事文學創作。

在中國﹐巴金是與茅盾、老舍、曹禺齊名的作家。被魯迅稱為“一個有熱情的有進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數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 懋庸並關於抗日統一戰線》)。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

 

巴金于1928年發表處女作長篇小說《滅亡》。著作甚豐﹐有《巴金文集》14卷﹔

1987年又開始出版《巴金全集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 、《秋》﹔〈抗戰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說《春天裡的秋天》、《憩園》、《寒夜》﹔ 散文集《隨想錄》(5集)﹔譯作有長篇小說《父與子》、《處女地》﹔回憶錄《往事與隨想》等。

 

巴金的代表作﹐最具影響的作品是《家》、《春》、《秋》(即〈激流三部曲〉)。這部長篇巨制﹐通過一個大家庭的沒落和分化﹐描繪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潰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變舊生活的偉大力量。巴金小說創作最為著稱的是取材于舊家庭的崩潰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這方面寫得最成功、影響最大的代表作﹐奠定了他在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小說﹐人物眾多卻寫得有條不紊﹐自有一種打動人心的藝術力量。《家》、《春》、《秋》和《寒夜》更早已拍成電影﹐飲譽國內外。

 

到1994年6月﹐巴金共寫作並出版了120部著作﹐還翻譯了62部外國作品﹐出版了54部巴金研究專著。除了著作 豐富﹐巴金在對文化的貢獻也是巨大的。

1981年﹐他提出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的設想。

1985年3月主持開館典禮﹐並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圖書、雜誌、報紙、手稿、書信、照片、文物捐給了文學館﹐共7665件。

1994年又捐出了1927年他在法國主編的《平等》雜誌﹐23期合訂本﹐是國內孤本﹔兩位著名的無政府主義革命家于1927年6月 和7月由美國獄中寫給巴金的親筆信﹔

1950年在波蘭舉行的第二次世界和平大會的紀念冊﹐上面有巴金征得的幾十位世界名人的簽名﹐是“國寶”級的文物。

 

巴金獲得的榮譽和獎項不計其數。

他于1982年獲意大利卡森蒂諾研究院授予的但丁國際獎。1984年被香港中文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1985年被授予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外國名譽院士稱號和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93年4月獲亞洲華文作家文藝基金會頒發的“資深作家敬慰獎”﹐同年意大利蒙德羅國際文學獎評委會授予巴金和以巴金為主席的中國作家協會特別獎。

1994年4月﹐首屆文學界為紀念其90華誕舉行了“巴金與二十世紀研討會”和《講真話﹐把心交給讀者──巴金》大型圖片展覽。

1998年獲上海市人民政府頒發的文學藝術最高獎項──傑出貢獻獎。1999年10月﹐經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為被命名為“巴金星”。

 

巴金于1944年5月8日結婚﹐對象是他最忠實的讀者之一﹐原名陳蘊珍的蕭珊。婚後兩人育有兒子小棠和女兒小林。蕭珊1973年因病在京逝世﹐巴金悲痛之余寫下感人肺腑的作品--《懷念蕭珊》。《懷念蕭珊》是最能體現巴金散文風格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他為紀念亡妻而作的悼文。該文在平凡的敘述中﹐充溢著震撼人心的悲痛﹐透過這種悲痛所傳達出的對妻子的摯愛﹐都自然地奔涌出來﹐再次顯示出巴金散文自然真實的藝術魅力。

2000年11月25日﹐著名作家巴金在一片祝賀聲中度過了他的九十七歲華誕。各界送來的鮮花﹐從病房放至走廊 ﹐層層疊疊﹐恰似花的海洋。因年事已高長期躺床的巴金氣色很好﹐臉色紅潤。對於來自各界的祝福﹐巴金十分激動﹐也萬分感動。帕金森氏綜合症和體微性低血壓這兩個嚴重危害巴金健康的疾病﹐在醫院特別醫療小組和特別護理小組醫務人員的精心照料下﹐已經基本比較穩定。